固原市用绣花功夫织就特殊困难群体幸福网
固原市委社会工作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程的部署要求,突出抓好“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的63户230人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最需要关爱的群体中去。
完善责任体系,构建长效帮扶机制。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健全“县区主责、乡镇主战、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了“责任单位联动有力、乡镇精准施策落实有效”的责任落实体系。建立“一对一”“四包一”结对帮扶机制,市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落实包抓责任,带动各级包抓领导发挥资源调动优势,精准对接群众个性化需求,推动关爱帮扶由“送钱送物”向“综合施策”转变、由“单次短期”向“常态长效”转变。例如:泾源县兰阿舍患有精神疾病,丈夫因意外去世,女儿读高中、儿子读初中,主要靠亲戚接济和农村低保生活,三人共居一室。包抓领导协调为兰阿舍家新建36平方米住房一套,办理了残疾证、联系爱心社会组织为其提供了床、被褥等生活用品,定期入户走访解决实际困难。
精准分类施策,破解特困群体难题。健全“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特殊困难群众信息库,采取“共性+个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固原市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程部门措施清单》政策“工具箱”,针对8类特殊困难群众分类施策,梳理明确了每一类群众必须落实的“共性”措施。比如,针对低保老人照护重大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明确了“4个一”服务措施,即乡镇公益性岗位定期开展上门保洁服务、家庭医生定期开展上门问诊服务、志愿服务组织定期上门开展关爱服务、村组定期上门开展代购代办服务。建立“一户多策”台账,针对特困群众个性化需求,通过部门会商、动态调整,精准匹配资源,提升帮扶效能,目前已落实各类措施515条。
联动多维发力,协同提升帮扶质效。树立既解决“生存需求”,更关照“被看见的需求”工作理念,坚持深入到特困群体当中“听愁盼、看冷暖”,收集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55个,启动突发意外家庭“急难帮扶快速通道”,推动以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加大就业赋能,搭建增收平台,开设“技能微课堂”,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增加收入54.15万元。动员爱心企业参与“善行六盘”捐资捐物1025万元,引导338个志愿服务组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培育“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实”志愿服务项目26个,招募社工、律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300余名,精准匹配资源,定制个性化“服务包”,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志愿活动,切实提升特殊困难群众幸福指数。(中共固原市委社会工作部)